遠離了SNS 5個月,我學到了什麼?
大概是2月底的時候,我停用了所有主要的SNS帳號並開始了5個月的休息。所有事情皆起始於我日漸增加的SNS煩躁感,社群網路給予了我很多不必要的壓力跟負面情緒,同時因為我這學期想要完全專注在學業上並不想要讓這些破幹事增加不必要的負擔,最後決定把帳號全部停用掉了。
其實之前有經歷過無數次的SNS休息,但通常休息1~2個禮拜就會回來,但是在停用一個禮拜後…我在空閒時間查詢了科技排毒相關的資料並意識到我在休息的這段期間內不只減輕了社群給我的負面情緒與壓力,還大大的增加了自己的生產力,因為我想要多多的把自己的專注力放在學業上,所以這次我決定,轉移活躍帳號到分帳直到這學期結束後才啟用本帳。
SNS與末日狂刷的不良影響,什麼是科技大掃除 #
SNS是一個每個人都想分享他們最好一面的一個地方,但是對於精神狀態欠佳的人來說,這其實增加了許多無形的負面情緒。在現代,每個社群網路商盡全力的想要最大化使用者的螢幕使用時間,讓你無法抗拒並沈迷在其中到最後開始「末日狂刷」(Doomscrolling), 短影片的興起更劇烈的影響這行為,講難聽點短影片就是在搞你的專注能力,我個人很討厭吸收短影片並盡力避免花費過多時間在那上面。
科技大掃除,他是一種讓你思考科技工具(與使用此工具的行為)要如何為你帶來最大的使用效益的哲學。大掃除有很多種方法,但他們的本質都是減少螢幕使用時間,奪回使用科技工具的主控權並發揮出最大的使用效益,避免過度浪費時間在不必要的事物上。
退網的期間我做了什麼 #
很意外的是,其實這次我就只有把所有主要的SNS帳號停用掉並轉移活躍區域到分帳內,清掉了一些用不到的App, 把一些特定的事物移動到不同的手機上,那台手機因為我幾乎不會帶出門的關係所以可以減少我被分心的機會,基本上就這樣。
轉移到分帳聽起來不像什麼特別有用的事情,但實際上,因為我分帳並沒有追蹤任何東西,所以並沒有會讓我想要點開觀看動態的誘因,這最後養成了我除非有必要,不然就不會開那些程式/網頁的習慣。
至於通訊方面,我跟我朋友圈目前主要都是使用Discord, 同時我也決定把Discord帳號轉移到我的分帳上,這樣讓我只能專注在特定的朋友圈內並指讓幾個比較重要的朋友能聯絡我,過濾掉許多可能會導致我分心的地方/訊息。
我在情緒更低落的時候,我甚至有轉移SIM卡到某一台幾乎沒有任何東西的手機上 (iPhone 13 mini), 只有幾位重要朋友在我使用這手機的期間內還可以聯絡到我。那手機甚至因為我的使用率很低所以可以整天不充電,我主要就只會拿來使用Discord聯絡朋友,上課拍照跟吃東西時看YT影片。
學期結束後,我學到了什麼? #
最重要的部分大概就是我如何使用SNS了,就算學期結束後我把本帳重開了,使用率並沒有比停用帳號之前高。
這行為也讓我重新思考了哪些重要的東西可以留在主要的裝置上,不會想要像以往一樣全部都塞在同一個地方,或許未來會考慮把特定使用需求分散到手邊各個裝置上,甚至是考慮把一些使用需求轉移到單一功能的裝置上,還不確定,之後看看吧。
這就是全部,我要來去享受暑假了…